首页 > 企业文化 > 公司新闻
【公司新闻】沈阳细胞中心荣登人民日报!振兴突破看沈阳 | 城与人的“双向奔赴”
  2022/09/29 /   来源:沈阳细胞中心公众号 /   

     

 

        2022年9月29日,人民日报客户端发布《振兴突破看沈阳 | 城与人的“双向奔赴”》文章,报道了沈阳细胞中心董事长于艳秋创新创业,助力沈阳振兴发展的事迹。内容节选如下:

 

这是关于“人才”与“城市”的故事

 

       近些年,这样的故事总能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讨论,而当故事中出现“东北”时,似乎总伴随着“流失”“逃离”等字眼。

 

       本文中的几个故事就发生在东北,发生在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,沈阳。这些故事都有一个主题——相得益彰的“双向奔赴”。


于艳秋:给创新沈阳带来新“细胞”
 

       不只是吸引外地人才来沈,在培育和支持本地人才创新创业方面,沈阳也一直在努力。

 

       于艳秋,30多年前到沈阳求学,毕业后一直留校任教。8年前,48岁的她,做出了一个决定:在岗创业,投身商海,为医学临床试验搭建实验室,沈阳细胞中心由此创立。沈阳的科技创新事业又迎来了新“细胞”。

 

       “创业这几年,我很顺利,遇到的都是能干事、干成事的人。”于艳秋说,刚开始选址时,她来到沈阳高新区,从接触办事员到接触部门负责人到接触高新区管委会负责人,仅用了不到半小时,就对接好了地址,效率之高令她意想不到。此后,仅仅用了两个半月,实验室就按照国际标准全部装修完毕。

 

       沈阳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,目前,经认定人才总量达到11575人。于艳秋就是其中之一,她2020年被认定为高层次人才,得到了相应待遇和支持。“我个人这几年也有很大的成长和蜕变,在校园内,我是科技人才;走出校门,我有了企业思维。”在沈创业的经历让于艳秋对市情省情有了更深刻认识,今年,她还当选了沈阳市政协委员。

 

(于艳秋在查看产品实验报告。刘佳华摄)

 

       “这几年,省、市、区一出新政策,只要我们能享受得上,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就会及时通知我们申报,帮我们得到‘真金白银’的实惠。”2022年,沈阳细胞中心获得沈阳市“揭榜挂帅”重点项目资助300万元。

 

沈阳:欢迎更多兴沈英才

 

       夜幕降临,沈阳细胞中心二楼灯火通明,几十张年轻的面孔神情专注地忙碌着。去年,沈阳细胞中心成为全球第10家通过国际AABB(血液与生物治疗促进协会)行业组织双细胞认证的机构,34岁的沈阳人葛昱彤是推进这项工作的骨干,她从中山大学毕业后,到深圳一家国企工作,2019年回到沈阳,应聘到沈阳细胞中心,目前担任质量管理部经理。“这个行业是新兴产业,我很愿意参与其中,同时,在家乡沈阳,幸福指数更高。”

 

       葛昱彤认为的“幸福指数高”,离不开沈阳的人才生态环境建设。

 

       关注创业就业的“每一道坎”,沈阳全方位为人才提供优质服务,努力做到“政策好、待遇优、服务佳、环境好”。目前,沈阳正以风景、人文、时尚为要素打造青年友好型街区,以平台、环境、新经济为重点建设人才成长型城市。同时,加大人才安居保障,筹建人才公寓,沈阳通过租购并举、货币化补贴、实物配租等多种方式,实现年均7.5万套(间)住房保障能力,解决人才的后顾之忧。

 

       去年推出“创新沈阳”人才新政3.0版,今年推出“兴沈英才计划”,沈阳着眼于振兴发展实际,不断完善人才政策体系,增强城市对人才的吸附能力,用前所未有的诚意和力度,对高层次人才、产业人才、高校毕业生、技能人才给予全方位的吸引与激励,营造出城市与人才“双向奔赴”的生态环境。

 

       沈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,近两年,沈阳全市新增引育高层次人才4325人,引进博士1292人;吸引集聚26.78万高校毕业生来沈留沈创新创业。沈阳连续两年进入国内应届毕业生、硕士及以上人才流入占比20强城市,居东北首位。

 

       关于兴沈英才和沈阳的故事,还有很多,还在持续上演。

 

       千千万万个这样的故事,正汇聚成沈阳振兴突破的新篇章。

 

        文章来源:人民日报社“振兴突破看沈阳”报道组

 

       原文链接:https://wap.peopleapp.com/article/6879764/6743933